时至十月底,三年级“布一样”主题课程即将结束。在这个主题,我们学习了许多跟布有关的知识(比如布料的演变、特点等)、跟布有关的故事(比如黄道婆的故事、“珍妮机”的故事等),进行了跟布有关的实验(比如吸水实验、燃烧实验等)、跟布有关的手工制作(比如扎染、缝制布包等)…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布的知识领域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学习和探究,我们在这一主题加入了游学课程。
游学也就是在出游中学习,可以对主题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,而亲身实践往往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。这种形式符合“寓教于乐”的教育宗旨,适合小学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。孩子们喜欢大自然,也喜欢动手实践,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怀着对青岛纺织历史的崇敬、对新旧纺织机器的探索、对神秘纤维世界的憧憬,青岛中学三年级师生一起开启了“布一样”的游学活动。
一
游学意义
11月1日早上八点三十分,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,我们从学校东门出发,游学地点为青岛纺织博物馆。
青岛纺织工业发端于1902年,是中国重要纺织基地之一,推动了青岛早期经济建设,被誉为“母亲工业”。青岛纺织博物馆始建于1934年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分为室内百年历史文化馆和室外遗址景观两部分。
博物馆以展示青岛百年纺织工业历史文明为重点,形成了“一道、两廊、九厅、十八景”的空间布局。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内,便于就地取材,充分利用本市资源。馆内颇多废旧机器和现代机器,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纺织的过程。
透过青岛纺织业的百年兴衰,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青岛经济的高低起伏和人民生活的沧桑变化,加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。
二
场馆讲解
以历史为主线,以景观为重点,讲解老师将青岛纺织业的历史发展娓娓道来。
如八十多年屹立不倒的老墙,建馆初期馆中的最高建筑——水塔,源于德国鲍豪斯风格的锯齿形厂房,具有保温绝热等优点的红砖长廊,五彩缤纷、光怪陆离的纤维科技馆……
孩子们耐心地聆听,认真地做好笔记。游中有学,学重于游。
三
扎染活动
下午,我们一起体验了扎染活动。
扎染老师用细纱白布进行示范,通过折叠、卷动、扭转等动作,教给大家多种扎布的方法。
孩子们跃跃欲试,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。有的扎得规规整整,一段一节,了然分明。有的扎得随心所欲,奇形怪状,聚成一团。
随后便是染的环节,在扎染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互相帮助,互相合作,根据不同色彩的搭配,尽情滴染自己的作品,尽力染出自己想要的效果。
扎染完毕,孩子们展开自己亲力亲为的作品,满满的都是喜悦和自豪。
下午三点半,带着满满的收获,我们踏上了返程,此次游学活动顺利结束。为了更好地让游中有学、学有所得落到实处,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了跟此次游学乃至整个“布一样”主题的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手册。
游学手册
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青岛纺织业的历史沧桑和现代发展,了解到更多有关布的更系统、更专业的知识。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和认同,多年后为民族工业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强大力量。
文:宋东方
图:三年级团队
编辑:宋东方
审核:曲淼
搜索「」网络结果
暂无留言
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
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,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。
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,使用完整服务
请选择补充原因